个人数据备份及其策略
发布时间:2009-08-26 14:01
作者:袁 艺 徐建华 彭默馨 转自中国保密在线(http://www.baomi.org/)
当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最为得力的助手和工具。然而,人们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却时刻面临着病毒感染、硬件故障、软件错误等难以预测的意外,以及黑客攻击、误操作等人为因素的威胁。据计算机杂志《CHIP》调查,有79.9%的用户会偶尔遇到数据丢失的情况,16.3%的用户表示会经常遇到,只有3.8%的用户表示从来没有遇到过。调查还表明,在各种个人数据丢失的情况中,系统崩溃的占21.3%,病毒破坏的占45.8%,硬盘损坏的占13.7%,由于误操作引起的占15.6%,由于计算机丢失的占0.3%,其他情况占3.3%。由此可见,数据安全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一大隐患,而数据备份自然也就成为计算机用户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一种重要预防手段。
数据备份并不是一些用户想象的那样,只是简单地对文件进行拷贝。对于政府、军队、企业等对数据安全极为敏感的关键部门来说,数据备份是一项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和经常性特点的重要工作。即使是对于与普通个人用户密切相关的个人数据备份,尽管数据量小,备份频率低,但要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也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关于数据备份的术语
首先应了解的是关于数据备份的一些专业术语,下面主要列举和解释几个与个人数据备份紧密相关的术语。
本地备份是指在本机硬盘的特定区域备份数据。
异地备份是指将数据备份到与本机分离的存储介质中,如U盘、移动硬盘、光盘甚至磁带机等介质。
活备份是指备份到可擦写的存储介质中,以便日后更新和修改。
死备份是指备份到不可擦写的一次性存储介质中,以防错误删除或他人有意篡改。
动态备份是指利用数据备份软件按计划定时自动备份指定数据,或数据内容发生变化后随时自动备份。
静态备份是指为保持数据原貌而进行的人工备份。
完全备份是指备份系统中所有的数据。若只备份上次备份以后有变化的数据,就是增量备份。若根据临时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数据备份,就是随机备份。
硬件备份是指采用硬件方法对数据进行实时备份,以保证系统的连续运行。
软件备份是指采用专门的数据备份软件定期将数据保存到其他存储介质中,当发生数据灾难时可以将数据恢复到备份时的状态。
人工备份是指用户采用复制粘贴的方法进行手动备份。
个人数据备份手段
硬件备份、软件备份和人工备份这三种备份手段各有其优缺点。硬件备份可以完全不需要专门软件支持和人工干预,实现完全自动备份。Raid1磁盘阵列备份就是一种典型的硬件备份方式。Raid1使用磁盘镜像技术,其原理是在工作磁盘之外再加一个规格一模一样的备份磁盘,数据在写入工作磁盘的同时也写入到备份磁盘,其中任何一个磁盘单独损坏后都不会影响数据安全。
这种方法备份和恢复速度最快,是对付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的好办法,缺点是无法防止逻辑错误,如误操作、病毒、死机等逻辑错误发生时,磁盘阵列只会将错误复制一遍,无法保存错误前的正确数据。由于成本的原因,以前磁盘阵列只用于银行、电信、电力等高端领域,现在随着计算机主板技术的进步,一些个人计算机主板也具备了组建磁盘阵列的功能,加之硬盘价格持续降低,因此普通个人用户如果对数据安全要求较高,完全可以组建一个低成本的磁盘阵列,以防硬盘出现问题。
软件备份的备份和恢复速度都较慢,但其一般采取异步备份,备份了发生错误前的数据,只要保存足够长时间的历史数据,就能够恢复正确的数据,因此可以有效防止数据中的逻辑错误。软件备份可以使用操作系统内置的功能如文件同步功能,以及一些免费的个人数据备份软件。一些专业的数据备份软件功能更为强大,能够灵活制定备份策略,不过价格通常也比较高。
人工备份是一种最为原始却最为简单和有效的备份手段。这种方法备份和恢复的速度最慢,只适应于单机条件下小数据量的备份,由于是非自动方式,需要用户养成良好的备份习惯,不至于疏于备份而导致发生数据丢失时找不到数据副本。
个人数据备份介质
对个人用户而言,最常用的备份介质有U盘、移动硬盘、光盘和网络硬盘,当然还有备份到本机时使用的本机硬盘。使用U盘进行备份具有安全快速、简单方便的特点,但U盘容量通常较小,只适合于数据量较小的情况,其便携性的特点也容易造成丢失。移动硬盘通常容量较大,但在安全性、稳定性方面赶不上U盘,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保管防止丢失。
光盘成本低廉,是死备份的唯一选择。光盘备份速度较慢,操作起来稍微有点复杂,需要专门的刻录软件。由于光盘易损坏,因此要注意精心保管,防止光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由于光盘记录数据所使用的染料化学性质不太稳定,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建议选用质量较好的刻录盘,并每三到五年将光盘翻刻一次,存放时应避免挂擦、强光、高温和扭曲变形。
互联网上一些网站提供的网络硬盘也是个人数据备份的可用选择之一,但网络硬盘通常容量很小,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证,只适应于备份小数据量且不涉及个人隐私、不涉密、不重要的数据。
将个人数据备份到本机硬盘最为简单快速,但其安全系数也最低,操作时要尽量将备份的数据与原始数据分开保存。例如,有两块硬盘的计算机,可将数据备份到第二块硬盘。只有一块硬盘的计算机,则尽量将数据备份在不同的分区。
个人数据备份内容
普通个人用户需要进行备份的数据,按其重要性排列,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个人制作和编辑的文件,如各种文档、程序代码、数字作品、数码照片、数字视频等,这是重要的个人劳动果实,是需要进行重点备份的对象。
二是从光盘、网络等媒体上复制的文件,如有重要用途的软件、珍贵稀有的文献资料等,这类文件有些可以复得,有些过期则会消失。这类文件通常采用静态备份,因为复制它的目的一般是再度使用而不是进行修改。
三是系统自动生成或用户添加形成的个人信息,如输入法词库、网页收藏夹等,这类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数据一旦丢失,需要花费精力重新组织,因此也需要备份。由于它们随时都在更新变化,所以最好进行本地动态的活备份,在一定时间后再做一个异地死备份。
四是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后形成的文件。这些文件虽然可以通过重装后再次得到,但若在系统安装后做一次完全静态备份,可以大大缩短系统崩溃后的系统恢复时间。
个人数据备份时机
由于个人数据备份通常采用手动备份,因此备份时机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般说来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备份。
一是需要重装操作系统时。重装操作系统后,系统桌面上的文件、我的文档、IE收藏夹、OutLook地址簿等,以及一些安装在系统盘中的应用程序数据都会丢失,且很难完整地恢复,因此必须提前作备份。
二是发现系统感染病毒时。一旦发现系统有感染病毒的迹象,必须立即备份重要数据。备份时注意不要选择保存有以往备份文件的存储介质,以防病毒感染破坏这些介质中的历史备份文件。
三是产生重要文件数据时。用户在完成起草文件、撰写论文、制作报表、编写程序等重要工作后,一定要注意对新产生的文件数据进行增量备份。
四是系统硬件状态不稳时。老旧计算机通常更容易出现故障,尤其是使用时间过长、使用频率过高的硬盘更是“数据杀手”,存储其中的数据需要进行经常性的备份,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快更换硬盘。
几点备份技巧
除以上提到的有关个人数据备份的策略以外,还有以下几点备份技巧需要掌握。
一是重要个人数据应采取多重备份。对于工作学习中的各类在编文档,应该采用动态备份,随时记录最新数据;取得阶段性成果后要做静态的异地备份;工作完成后,再做一个死备份,以防备份丢失、被篡改,或者因存储介质损毁而不可使用。极端重要的个人数据还可以多级备份,如双备份,甚至三备份,多级备份中尽量采取不同的存储介质。
二是备份前要确保系统和数据无毒。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在每次备份前进行杀毒处理,如果把病毒和数据一同备份下来,必会后患无穷。使用备份的数据副本恢复数据时,也要保证系统是干净的。
三是要做好备份文件的管理。每次备份时最好标明备份时间,并对备份文件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命名,如在文件名中加上备份日期等,便于以后万一发生数据灾难,及时找回最新数据。备份文件的保留时间应依据需要来确定,如果时间已经很长且做了多次备份,就可以酌情删除最先备份的数据。
四是尽量采取加密备份。加密备份是保护被盗数据的最好方式。加密不可能是完美的,但它对恶意利用丢失和被窃数据的行为制造了更多的障碍。
五是备份数据量较大时可以采取压缩备份。压缩备份时应尽量使用带校验功能的压缩软件,以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可靠。
工作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各种备份策略,将本地备份与异地备份结合起来,定期备份与随机备份结合起来,活备份与死备份结合起来,U盘、硬盘、光盘等备份介质结合起来。“黄金有价,数据无价”,对每一名普通用户来说,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备份计划,“亦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长期坚持进行数据备份,当真正发生数据灾难时,才不会顿足捶胸、追悔莫及。
当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最为得力的助手和工具。然而,人们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却时刻面临着病毒感染、硬件故障、软件错误等难以预测的意外,以及黑客攻击、误操作等人为因素的威胁。据计算机杂志《CHIP》调查,有79.9%的用户会偶尔遇到数据丢失的情况,16.3%的用户表示会经常遇到,只有3.8%的用户表示从来没有遇到过。调查还表明,在各种个人数据丢失的情况中,系统崩溃的占21.3%,病毒破坏的占45.8%,硬盘损坏的占13.7%,由于误操作引起的占15.6%,由于计算机丢失的占0.3%,其他情况占3.3%。由此可见,数据安全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一大隐患,而数据备份自然也就成为计算机用户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一种重要预防手段。
数据备份并不是一些用户想象的那样,只是简单地对文件进行拷贝。对于政府、军队、企业等对数据安全极为敏感的关键部门来说,数据备份是一项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和经常性特点的重要工作。即使是对于与普通个人用户密切相关的个人数据备份,尽管数据量小,备份频率低,但要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也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关于数据备份的术语
首先应了解的是关于数据备份的一些专业术语,下面主要列举和解释几个与个人数据备份紧密相关的术语。
本地备份是指在本机硬盘的特定区域备份数据。
异地备份是指将数据备份到与本机分离的存储介质中,如U盘、移动硬盘、光盘甚至磁带机等介质。
活备份是指备份到可擦写的存储介质中,以便日后更新和修改。
死备份是指备份到不可擦写的一次性存储介质中,以防错误删除或他人有意篡改。
动态备份是指利用数据备份软件按计划定时自动备份指定数据,或数据内容发生变化后随时自动备份。
静态备份是指为保持数据原貌而进行的人工备份。
完全备份是指备份系统中所有的数据。若只备份上次备份以后有变化的数据,就是增量备份。若根据临时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数据备份,就是随机备份。
硬件备份是指采用硬件方法对数据进行实时备份,以保证系统的连续运行。
软件备份是指采用专门的数据备份软件定期将数据保存到其他存储介质中,当发生数据灾难时可以将数据恢复到备份时的状态。
人工备份是指用户采用复制粘贴的方法进行手动备份。
个人数据备份手段
硬件备份、软件备份和人工备份这三种备份手段各有其优缺点。硬件备份可以完全不需要专门软件支持和人工干预,实现完全自动备份。Raid1磁盘阵列备份就是一种典型的硬件备份方式。Raid1使用磁盘镜像技术,其原理是在工作磁盘之外再加一个规格一模一样的备份磁盘,数据在写入工作磁盘的同时也写入到备份磁盘,其中任何一个磁盘单独损坏后都不会影响数据安全。
这种方法备份和恢复速度最快,是对付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的好办法,缺点是无法防止逻辑错误,如误操作、病毒、死机等逻辑错误发生时,磁盘阵列只会将错误复制一遍,无法保存错误前的正确数据。由于成本的原因,以前磁盘阵列只用于银行、电信、电力等高端领域,现在随着计算机主板技术的进步,一些个人计算机主板也具备了组建磁盘阵列的功能,加之硬盘价格持续降低,因此普通个人用户如果对数据安全要求较高,完全可以组建一个低成本的磁盘阵列,以防硬盘出现问题。
软件备份的备份和恢复速度都较慢,但其一般采取异步备份,备份了发生错误前的数据,只要保存足够长时间的历史数据,就能够恢复正确的数据,因此可以有效防止数据中的逻辑错误。软件备份可以使用操作系统内置的功能如文件同步功能,以及一些免费的个人数据备份软件。一些专业的数据备份软件功能更为强大,能够灵活制定备份策略,不过价格通常也比较高。
人工备份是一种最为原始却最为简单和有效的备份手段。这种方法备份和恢复的速度最慢,只适应于单机条件下小数据量的备份,由于是非自动方式,需要用户养成良好的备份习惯,不至于疏于备份而导致发生数据丢失时找不到数据副本。
个人数据备份介质
对个人用户而言,最常用的备份介质有U盘、移动硬盘、光盘和网络硬盘,当然还有备份到本机时使用的本机硬盘。使用U盘进行备份具有安全快速、简单方便的特点,但U盘容量通常较小,只适合于数据量较小的情况,其便携性的特点也容易造成丢失。移动硬盘通常容量较大,但在安全性、稳定性方面赶不上U盘,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保管防止丢失。
光盘成本低廉,是死备份的唯一选择。光盘备份速度较慢,操作起来稍微有点复杂,需要专门的刻录软件。由于光盘易损坏,因此要注意精心保管,防止光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由于光盘记录数据所使用的染料化学性质不太稳定,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建议选用质量较好的刻录盘,并每三到五年将光盘翻刻一次,存放时应避免挂擦、强光、高温和扭曲变形。
互联网上一些网站提供的网络硬盘也是个人数据备份的可用选择之一,但网络硬盘通常容量很小,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证,只适应于备份小数据量且不涉及个人隐私、不涉密、不重要的数据。
将个人数据备份到本机硬盘最为简单快速,但其安全系数也最低,操作时要尽量将备份的数据与原始数据分开保存。例如,有两块硬盘的计算机,可将数据备份到第二块硬盘。只有一块硬盘的计算机,则尽量将数据备份在不同的分区。
个人数据备份内容
普通个人用户需要进行备份的数据,按其重要性排列,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个人制作和编辑的文件,如各种文档、程序代码、数字作品、数码照片、数字视频等,这是重要的个人劳动果实,是需要进行重点备份的对象。
二是从光盘、网络等媒体上复制的文件,如有重要用途的软件、珍贵稀有的文献资料等,这类文件有些可以复得,有些过期则会消失。这类文件通常采用静态备份,因为复制它的目的一般是再度使用而不是进行修改。
三是系统自动生成或用户添加形成的个人信息,如输入法词库、网页收藏夹等,这类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数据一旦丢失,需要花费精力重新组织,因此也需要备份。由于它们随时都在更新变化,所以最好进行本地动态的活备份,在一定时间后再做一个异地死备份。
四是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后形成的文件。这些文件虽然可以通过重装后再次得到,但若在系统安装后做一次完全静态备份,可以大大缩短系统崩溃后的系统恢复时间。
个人数据备份时机
由于个人数据备份通常采用手动备份,因此备份时机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般说来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备份。
一是需要重装操作系统时。重装操作系统后,系统桌面上的文件、我的文档、IE收藏夹、OutLook地址簿等,以及一些安装在系统盘中的应用程序数据都会丢失,且很难完整地恢复,因此必须提前作备份。
二是发现系统感染病毒时。一旦发现系统有感染病毒的迹象,必须立即备份重要数据。备份时注意不要选择保存有以往备份文件的存储介质,以防病毒感染破坏这些介质中的历史备份文件。
三是产生重要文件数据时。用户在完成起草文件、撰写论文、制作报表、编写程序等重要工作后,一定要注意对新产生的文件数据进行增量备份。
四是系统硬件状态不稳时。老旧计算机通常更容易出现故障,尤其是使用时间过长、使用频率过高的硬盘更是“数据杀手”,存储其中的数据需要进行经常性的备份,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快更换硬盘。
几点备份技巧
除以上提到的有关个人数据备份的策略以外,还有以下几点备份技巧需要掌握。
一是重要个人数据应采取多重备份。对于工作学习中的各类在编文档,应该采用动态备份,随时记录最新数据;取得阶段性成果后要做静态的异地备份;工作完成后,再做一个死备份,以防备份丢失、被篡改,或者因存储介质损毁而不可使用。极端重要的个人数据还可以多级备份,如双备份,甚至三备份,多级备份中尽量采取不同的存储介质。
二是备份前要确保系统和数据无毒。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在每次备份前进行杀毒处理,如果把病毒和数据一同备份下来,必会后患无穷。使用备份的数据副本恢复数据时,也要保证系统是干净的。
三是要做好备份文件的管理。每次备份时最好标明备份时间,并对备份文件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命名,如在文件名中加上备份日期等,便于以后万一发生数据灾难,及时找回最新数据。备份文件的保留时间应依据需要来确定,如果时间已经很长且做了多次备份,就可以酌情删除最先备份的数据。
四是尽量采取加密备份。加密备份是保护被盗数据的最好方式。加密不可能是完美的,但它对恶意利用丢失和被窃数据的行为制造了更多的障碍。
五是备份数据量较大时可以采取压缩备份。压缩备份时应尽量使用带校验功能的压缩软件,以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可靠。
工作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各种备份策略,将本地备份与异地备份结合起来,定期备份与随机备份结合起来,活备份与死备份结合起来,U盘、硬盘、光盘等备份介质结合起来。“黄金有价,数据无价”,对每一名普通用户来说,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备份计划,“亦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长期坚持进行数据备份,当真正发生数据灾难时,才不会顿足捶胸、追悔莫及。